“先别声张。”萧劲衍把纸条揉成一团,扔进炉火里,火星噼啪一声跳起来,很快就烧没了,“周瑾还没到,咱们先做好准备。念安,你让探子再查,务必摸清那周姓官员是不是周瑾。念北,你把工坊里的核心图纸都收进密室,钥匙只有咱们三个有——哦,还有明轩。”他看向萧明轩,“你前线的军队,最近多在边境巡逻,既是防备罗刹残部,也是给周瑾看看——咱们的军力,不是靠那几张图纸撑起来的。”
萧明轩点头:“父亲放心,我知道该怎么做。”他想起初战失利时,那些死在罗刹火器下的士兵,心里就一阵发紧。他绝不会让朔北再回到那个被动挨打的时候,哪怕对手是朝廷。
这时,门外传来脚步声,是侍卫来报:“夫人,国公爷,李公公说,周侍郎已经到了新都外,明日一早就进城。”
黄玉卿走到窗边,推开一条缝,寒风裹着雪沫吹进来,落在她脸上。窗外的天已经暗了,远处的工坊方向,还亮着几盏灯——那是工匠们在赶制过冬的农具,战后的重建还没停。她看着那点微光,忽然觉得,这场胜利后的平衡,比战争时的厮杀更难维持。
萧劲衍走到她身边,轻轻关上窗,挡住了寒风:“别担心,咱们一步步来。少帝要平衡,咱们就给他平衡;他要算计,咱们就给他算不清的局。朔北的根,在咱们自己手里,谁也抢不走。”
黄玉卿转头看他,烛光落在他脸上,映出他眼底的坚定。她忽然想起多年前,他们在朔北旧地初遇时,他也是这样,在寒风里握着她的手,说会护着她,护着朔北。这么多年过去,他做到了。只是如今的朔北,已经不是当年的小部落,他们要面对的,也不只是草原上的敌人。
第二天一早,周瑾进城时,朔北的雪停了。阳光照在新都的城墙上,反射出冷冽的光。萧劲衍、黄玉卿带着众人在城门口迎接,周瑾穿着一身绯色官袍,笑容满面地走过来,手里拿着一个锦盒:“护国公,护国夫人,陛下特意让我带来了赏赐——这是江南新贡的丝绸,给夫人做衣裳的。”
黄玉卿笑着接过锦盒,指尖碰到盒盖时,却觉得一阵冰凉。她抬眼看向周瑾,见他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远处的工坊方向,眼底闪过一丝探究。她心里的那根刺,又深了几分——这个周瑾,恐怕不只是来“协管兵备”这么简单。
萧劲衍这时走上前,拍了拍周瑾的肩膀:“周侍郎一路辛苦,先去驿馆歇息。明日咱们再议火器图纸的事,还有朔北的兵备,也得劳烦侍郎多指点。”他的语气温和,眼神却像覆了雪的草原,深不见底。
周瑾笑着应下,目光又扫过萧明轩腰间的佩刀——那刀柄上刻着朔北的狼图腾,是萧劲衍亲手给他的。周瑾的笑容顿了顿,随即又恢复了温和:“护国公客气了,本官只是来协管,朔北的事,终究还是得靠护国公和夫人。”
阳光落在他们身上,看似一派和谐,却藏着无数暗涌。黄玉卿看着周瑾的背影,想起昨晚念安说的“周姓官员”,又想起工坊里的核心图纸,忽然觉得,这场战后的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而那躲在西域戈壁里的罗刹残部,还有这位新来的周侍郎,恐怕会成为接下来最大的变数。
她悄悄攥紧了手里的锦盒,丝绸的光滑触感没能让她安心。远处的工坊里,传来工匠们敲打铁器的声音,沉闷而坚定,像朔北人骨子里的韧性。她知道,无论少帝有多少算计,无论周瑾有什么目的,只要他们一家人拧在一起,只要朔北的人心还在,就总能找到一条路——一条既能守住家园,又能在朝廷的制衡里,悄悄壮大的路。
只是那根关于“周姓官员”和罗刹残部的伏笔,还悬在她心里,像一把没出鞘的刀,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刺过来。', '')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